
1
整体阶段性特征层面
量的尾端,质的开端,存量优化将成为新主题
从我国养老服务业已有供给使用率来看,养老服务床位在数量上已经接近政策目标,但从实际使用率上却异常惨淡,细究下去,现有养老服务床位不管是在功能上还是在品质上,皆存在“重量不重质”的问题,没有根据实际需求导向明确分配床位类型和功能。十三五规划下,我国开始重视护理型床位的建设,要求护理型床位数量总占比不得低于30%,且关注医养结合覆盖率达到100%,另外养老服务设施机构的质量检查及星级评定也愈发规范化,可以看出,在数量达到一定目标的同时,我国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中心,一定是质量化发展,现有空置的“存量养老床位”该如何质量化、高效化盘活利用,将成为整体发展阶段的下一个重要命题。
2
养老服务对象层面
刚需群体为主,同步关注活力老人新需求
养老服务业作为最先触及老年群体核心刚性需求的业态,其与生俱来的使命便是承担老年群体在高龄、半失能和失能时的照护服务。因此,养老服务业不管未来发展如何,其基本使命和长线任务仍是服务好刚需群体的刚性需求。在不断完善以上任务之外,鉴于我国中低龄老年群体的高占比和庞大基数,养老服务业的多元创新和业态融合发展,可关注活力老人的新需求展开,如文化娱乐服务、心理精神服务等。
3
养老服务内容层面
医养融合为基础,康护为主力,心理为补充
针对我国未来老年群体数量和结构特征的变化,我国的养老服务内容在短期内将仍以刚需医养为基础,在医养结合领域逐渐走向医养融合发展。其次,在基本医疗服务嵌入达到一定程度基础上,将针对养老服务群体的慢病康复与专业护理进行着力,在专业性、覆盖度、品质性等层面不断深化补充我国现有养老服务能力上的严重缺口,同步满足老年群体持续的精神文化等心理服务能力。
4
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层面
专业性、连锁化运营企业将成为核心品牌力量
我国养老服务业经过5年的发展,不管涉入企业是地产、保险、金融类企业,还是具备多样化业务条线的复合型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养老服务设施落地实操的基础上,存活下来的企业已然形成了自己的养老服务运营品牌,且规模化的企业已经开始全国性连锁布局,如远洋的“椿萱”系列、保利的“和”系列、泰康的“园”系列等。因此可以预判,未来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竞争,一定是具备成熟养老服务运营能力的竞争,也一定是专业性、连锁化扩张所形成的服务品牌力的竞争,而后续进入的企业,在此领域的进入方式也逐渐从“投资并购+自我发育”,演化成以“投资并购”为首选,其进入门槛和壁垒在某种程度上将不断提高。
5
业态发展关键影响要素层面
人才、技术与支付体系仍为核心关注点
对于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人才一直是一个重大缺口,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因此未来几年中,如何吸引人、培养人、留住人,仍将成为整个健康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业领域的重大课题。另外,随着我国养老服务业逐渐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实践运营积累的核心技术,包括管理体系、专业照护、连锁运营等,将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最后,购买端层面,在我国老年群体收入水平不能很快提高的背景下,支付体系的不断完善,将成为影响养老服务从业企业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对于从业企业来讲,我国未来几年养老服务业的竞争,除了企业自身的实力背景之外,将是在人才、技术、产品力、管理能力等影响和决定养老服务落地运营成功与否的“微观环境要素”的竞争,从业企业不光要审时度势抓准养老服务业整体发展脉络和阶段性特征,更要三省吾身持续优化自身核心能力,增强自身在未来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