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兰美医康养时代港(简称,养护院)89岁的沈志明爷爷是个十足的老文艺家,家中珍藏着大量的图书资料,后随着沈爷爷入住养护院安度晚年,这些珍贵的书籍也跟着搬了“新家”。前几日,沈爷爷经过细心地整理分类,把有关图书捐赠给了院内图书室。他老人家说:“我不想让这些图书资料沉睡下去,捐出去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1.爱好书籍从未间断
沈志明老人离休前是乌兰察布市某小学的校长,因为工作原因和兴趣爱好,几十年间积累了大量的图书资料。他离开岗位后,离而不休,每天还是坚持自己热爱的书籍事业!沈爷爷介绍,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阅读红色书籍,因为这些书籍可以给予他更多力量,让他了解更多革命故事。
当小编见到沈爷爷时,老人精神矍铄,腰板硬朗,依然在图书室里吮吸着知识的甘霖,享受着书籍带来的快乐。
这么多年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爱好,不放弃。这不仅是对书籍的痴迷,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理想的坚定。
2.地板写字老有所乐
2020年11月,沈志明爷爷和老伴儿一同入住了乌兰美养护院。提及原因,老爷子解释道:“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是我的思想还是很超前的。我不想和子女一起住,一是不方便,二是我也不愿给孩子们增添负担。因为子女都有各自的家室,我和老伴儿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追求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
现如今在养护院生活快一年的老两口,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甚至已经融入了这个“养老大家庭”。沈爷爷也找到了兴趣相投的“老伙伴儿”,他们每天清晨在院内遛弯锻炼身体、上午齐聚康复训练室增强体魄、午饭消食期间还要相约打台球回忆“青春时光”、下午在院内广场上写水笔字.....
中国书法文化,源远流长,沈爷爷所写的水笔字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水性笔,而是自制毛笔蘸水在地上写字。沈爷爷写字时,总有很多老人驻足观看,有人会问:“您这么大年龄,拿那么大的毛笔写字身体受得了吗?”沈爷爷笑眯眯地回道,“我这样写字,不但练了字,还对腰腿起到一个锻炼作用,身体好得很。”说着,他沾上水,手握毛笔,纵横于大地之上,洋洋洒洒写下“锄禾日当午”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亦是告诫自己和旁人定要珍惜粮食,切莫浪费!
随着时代的发展,养老环境和生活状态都会发生一些改变,与其把父母放在家里洗衣烧饭而身心疲惫,那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在一个轻松的环境,跟同龄人聊聊天、下下棋有什么不好呢?
在养护院,像沈志明爷爷这样思想开明,决定果断的老人不在少数。不少老人曾表示,“我们已经老了,年轻的时候有太多的束缚,为家庭、为父母、为孩子、为生活、为工作......如今,我们只想为自己!来乌兰美养护院,是我们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