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脓疱疮
新生儿脓疱疮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本病接触传染性极强,加之新生儿皮肤细嫩、防御能力差,细菌会乘虚而入。多发生在出生后第1周,可见皮肤皱褶处,如脖子、腋下及大腿根部有小脓疱。直径约2—3毫米,小似米粒,大似栗子,较周围皮肤隆起,基底部微红,疱内含有透明或混浊的液体。脓疱破溃后,疱内液体流出,留下像烧伤一样的痕迹。如不重视可引起败血症,将有生命危险。
1、护理
脓疱疮如能及时发现治疗,很快将痊愈。当发现有少量小脓疱疮时,可用75%的酒精将脓疱疮局部消毒,用消毒棉棒擦破吸去脓液,再涂0.5%的新霉素膏。严重者需用抗菌素或去医院治疗,同时护理人员的手用肥皂水洗净。做好新生儿皮肤的清洁卫生,勤洗澡,及时更换衣服及尿布,大便后清洗外阴。
由于脓疱疮内的脓液流出容易传染到其他部位,因此在处理脓疱疮时,应特别注意防止二次感染。处理脓疱时的棉棒不要乱扔,孩子的贴身衣服勤换洗,而且要煮沸消毒以免二次感染。
二、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以及牛、马、羊和人的粪便中,可产生毒素。新生儿感染破伤风后,毒素蔓延至神经系统或血液系统、淋巴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引起全身肌肉痉挛,死亡率相当高。患儿多数在出生后4—6天发病。主要症状为牙关紧闭,无法吃奶,全身肌肉抽动,面部肌肉抽动形成苦笑状。严重的抽动可引起呼吸困难而导致患儿窒息死亡。
1、原因
接生剪脐带时,使用了未消毒的剪刀和敷料或接生医护人员的手没有消毒干净,将破伤风杆菌带入新生儿的脐部。
2、预防
主要方法是新法接生,坚持严格消毒。
三、颅内出血
新生儿头颅内有血管破裂出血,称为新生儿颅内出血。它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新生儿死亡率的20%—50%。多数是由于胎儿宫内时间过长或急产、难产等,胎儿头部受骨盆或产钳等的强烈挤压引起颅内损伤所致。
1、临床表现
出血量的多少和出血的部位密切相关。患儿会出现烦躁不安、突然尖叫、喷射性呕吐、呼吸不规则、瞳孔大小不等、前囟饱满,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变慢、心音微弱、肌肉松弛甚至瘫痪等症状。
2、预防
必须及时纠正胎儿宫内缺氧状况,对高危妊娠、难产或早产的新生儿,尽量避免产伤的发生。新生儿出生后需连服3天维生素k1。一旦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