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后子宫脱垂、膀胱或直肠膨出
临床表现及症状
下腹、外阴及阴道有向下坠胀感,腰酸背痛,若久立、活动量大时,这种感受更加明显,病情继续加重,严重者影响活动。
病因
① 急产
② 滞产
预防及治疗
一、预防:
① 不要生育过多、过勤,以免影响母体健康
② 产后有组织破裂,必须及时修补
③ 避免长时间的仰卧
④ 消除致腹压增加的诱因,如便秘、咳嗽。
⑤ 充分休息
二、治疗方法:
① 缩肛缩阴运动
② 臀部抬高运动
③ 下蹲运动
产后心力衰竭
患有心脏病的妇女,在怀孕和分娩时会发生心力衰竭,要注意预防,尤其是产后1-3天。
1. 产妇需充分休息
2. 避免产妇情绪激动
3. 饮食要限制盐量
4. 防止感染,会阴垫常更换,保持干爽。
5. 心功能三级以上的产妇不宜哺乳
6. 产褥期内不可过性生活
7. 掌握好做绝育手术的时间,一般在产后一周左右,有心衰者待病情控制后才能做。
产后肛裂
肛裂指肛管内齿状腺下部损伤和感染,致皮肤全层裂开后,未得到及时处理,裂口反复感染后形成的一种慢性感染性溃疡。
临床表现及症状
大便时疼痛,便中和便后带血。
病因
孕后随着子宫体增大压迫盆腔,血液回流受阻,致肛门周围水肿;产妇活动量少,粪便干硬;饮食少渣,便秘,大便困难。
预防
① 保持肛门清洁。
② 避免久坐。
③ 常做提肛运动。
④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⑤ 预防便秘。
⑥ 发生便秘,不要强行排便。可用开塞露等。
发生肛裂后,每日行局部清洗坐浴,久治不愈者,去医院行手术治疗。
产后外阴发炎
指外阴部因局部皮肤损伤和产后调养失宜,引起细菌感染而发炎。
临床表现及症状
发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局部皮肤粗糙,外阴瘙痒。
预防及治疗
① 保持外阴皮肤清洁
② 勤换内裤、卫生垫
③ 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可用热敷。
④ 局部瘙痒时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⑤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宜吃清淡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