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家长听说过感统,但是却不明白感统的含义及重要性。下面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解答疑惑!
01、何为感统?
感统又称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一般人的概念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
①触觉
人在环境当中,通过皮肤上的神经细胞 ,来接受外界的温度、湿度、压力。痛痒、物体质感以及振动等刺激。
触觉是覆盖最广,关联最深的感官。
②前庭觉
人在环境当中,利用内耳三对半规管和耳石来感受中心的变化以及侦测地心应力,进而控制头颈部在空间的方位,以对抗地心引力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同时接收正前方所传来的信息和刺激。
③运动觉
人在环境当中,通过骨骼、肌肉、肌腱、关节面的收缩与伸张,来体察自身肢体的位置和动态。

02、何为感统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系统(感统训练)是通过最新的多媒体技术为儿童营造出的虚拟康复训练环境,丰富多彩的训练项目结合最科学的实物训练器材,使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效的提高孩子皮肤的触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受,实现大脑与身体各种机能的联系与协调,从而促进儿童大脑与体魄的发育。
人类的各种感觉学习贯穿了人的一生,简单地讲,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感觉统合学习的最关键期是7岁之前,因为在这期间,人类的大脑发展特别快。
03、感统失常的表现
1、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穿脱衣裤、扣钮扣、拉链、系鞋带动作缓慢及笨拙;运动协调不佳;吃饭时常掉饭粒;发音及语言表达能力不佳。
2、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左右分辨不清,易迷失方向;视觉不稳定,无法做平顺移动,所以看书会跳字、跳行,严重的无法进行阅读,做功课眼睛也容易疲劳,造成学习能力的不足。
3、前庭平衡功能障碍: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手脚笨拙、容易跌倒、常碰撞桌椅;爬上爬下、不安地乱动;组织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
4、听觉语言障碍:听力不佳;不知如何与人沟通;还会表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能力不佳。
5、触觉防御障碍:过分防御、躯体和情绪反应过度。
04、感统失调的原因
▪早期养护不当,或居所活动空间太小,缺少合理的爬行、学步练习,极易导致前庭平衡失调。
▪安静看护较多,幼儿常独处或独自玩耍,影响大脑双侧平衡发育。
▪电视机、平板电脑和手机成为主流的、主力的玩具,严重干扰认知基础、扭曲认知模式。
▪传统代养(祖辈或保姆)方式超过两年以上,造成呵护过度,限制孩子的自主发展
▪亲密监护人有洁癖症(倾向)或保姆代养,易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肢体活动不足。
▪以孩子为家庭中心,过密、过度养护,易形成骄纵、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
▪父母无暇陪伴孩子玩耍,导致幼儿爬行或者粗大动作训练不足,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前庭功能失常(典型特征:颈部后举不高);
▪过早用学步车或使用学步带或较早练习学步,破坏幼儿前庭的自然构建。
▪口语训练(小肌肉训练)迟滞或不当,造成幼儿语言发育落后,严重影响学习(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建立。
▪过早进行认知训练或管束太严、苛求太多,造成拔苗助长(倾向)以及由此极易产生的挫败感。
▪家庭环境或生活作息安排不得体、不协调。
▪缺少同龄伙伴群体之间的活动。
▪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适宜的运动。
▪饮食、饮水、空气、营养等健康元素受制于恶劣的环境,造成中毒性失调。
▪父母的过度焦虑和一味专制的教养方式。

05、感统不足存在的问题
①听不明白话,理解能力差。
无法理清逻辑顺序,理解他人话语的能力上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②缺乏自信,玻璃心。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和本体感失调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容易紧张孤僻不合群。这样的一类人做事没方法,特别玻璃心,没遇到挫折之前信心满满,遇到挫折之后迅速悲观,放弃。
③没有毅力,坚持不住。
感统失调的人往往意志力薄弱,不能进行长久坚持。因为不能长久的坚持,所以看不到宏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经常陷入到自我怀疑的情绪之中。
④词不达意,沟通能力差。
感统失调的孩子可能出现语言表达欠佳,讲话缺乏逻辑性,毫无重点。
⑤做人懒散,习惯不佳,没有时间观念。
感统失调的孩子,个人习惯都不是很良好,大到守时自律,小到日常饮食习惯,大多数都没有时间观念。
⑥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
感统失调的孩子害怕陌生环境,往往固步自封,习惯沉浸在自己狭小的圈子里以获得安全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
身体和大脑能否相互协调运作直接关系到孩子能力是否良好,所以感觉统合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感觉统合课程是一切课程的基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