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防控下,
常见物品清洁消毒必不可少。
如何做到科学、精准,
又不过度消毒呢?
今天,为您解答......
一、双手及身体
采用清洁法。在外出归来、饭前、便后,用肥皂水或洗手液将双手各个部位充分清洁,在流动水下冲洗干净。
毛巾、拖布(抹布)、衣服、被单、床单、枕套等布类
可采用日光暴晒法和煮沸、微波消毒。用肥皂水清洗过后,拿到阳光下直接暴晒6~8小时。但要经常翻动,一般每隔2小时翻动一次,使物品的各个面都能直接与日光接触,暴晒后把毛巾、拖布(抹布)放在通风干燥处备用,需要时也可将衣服和被单等布类进行煮沸消毒。
二、床垫、褥子、毛毯、棉被、枕头
采用日光暴晒法消毒,即直接将物品拿到阳光下暴晒,每隔2小时翻动一次。
(一)餐具
餐具通常采用煮沸法消毒。陶瓷、不锈钢饭碗等餐具
1、用洗涤剂清洗或刷洗物品,去掉油渍和污渍,再用清水彻底洗净。
2、将物品完全浸泡在软水或凉水中,进行煮沸消毒。
3、盖紧锅盖,不可漏气。
4、水沸后,计时5~15分钟。在煮沸后不可再加入其他物品。带盖的物品必须要打开,大小相等的碗或容器不可重叠,使内面与水充分接触。
5、消毒后的物品及时从锅内取出,放在清洁的橱柜内。
三、玻璃(水杯)类
1、用洗涤剂清洗或刷洗物品后,用纱布包好。
2、将物品完全浸在冷水中,进行煮沸消毒。
四、盆具、痰杯、便器
此类物品可采用煮沸或浸泡法消毒。
1、 盆具先用肥皂水或去污粉清除污垢,并用流动水冲净。不锈钢盆具中盛清水约三分之二满,当水煮沸后,持续煮5~15分钟,然后用毛巾包绕双手将盆具端离火源,倒掉盆中水后,放在固定的盆架上备用。
2、 将痰杯、便器、便池的污物倒掉并冲洗,用去污粉或稀盐酸刷洗。冲洗后,倒入0.5%漂白粉澄清液对其进行浸泡消毒。消毒时,必须将痰杯和便器的盖子打开,物品要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一般浸泡消毒30分钟。
五、房间空气
采用通风法。房间通风可净化室内及消除室内异味,并减少室内空气中的细菌的数量,增加新鲜空气和室内的含氧量。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开窗通风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通风时,避免过堂风并注意老人的保暖。
六、床铺、桌椅、轮椅、地面等物品
用蘸水的笤帚将地面的污物清扫干净。再用拖布蘸取消毒液擦拭地面。使用时注意消毒液的浓度要符合要求,同时注意地面不可过湿,以防老人滑到。如果地面有血迹、粪便等污物时,应先用消毒液处理后再清洁。